谣言的土味:马克龙裙带上位?

谣言的土味:马克龙裙带上位?

2022年7月14日 0 By 破破的桥

作者:破破的桥

本文最早发表于2017-05-16

相信这篇标题为《幼稚!你以为珐国帅哥总统是个完美情种?小心剧情反转,三观尽毁哦》的文章,很多读者应该在朋友圈看见了,毕竟加上转载的,总阅读量应该有百万以上。

本文并不专就这篇辟谣,一来辟谣文章已有很多。二来观察该号的文章风格,其读者群并非反海外谣言中心的目标读者。本文主要谈一下这类谣言背后反映的心态——土。

编造出来的显赫家族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渲染马卡龙的太太,布丽吉特的娘家,如何显赫。最终帮助马克龙当选法国总统。

谣言1:布丽吉特家族控制了享誉世界的马卡龙品牌集团,占据法国各大城市的销售窗口,比央企还央企。

辟谣:并不存在什么“马卡龙品牌集团”。布丽吉特家族的产业是一家叫做 Jean Trogneux (以她父亲的名字命名)的老店,注册资金19万欧元,在亚眠地区有7个分店。预计年销售额400万欧元左右。按20%纯利计,一年能赚80万欧元。整个家族产业的收入,只是马克龙工资的零头。下面这个右侧放着各种广告,淘宝店级别美工水平的网站,就是 Jean Trogneux 的网络店面。

谣言2:布丽吉特的父母,是传说中的世界第一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在法国的合伙人。

辟谣:他们跟罗斯柴尔德家族没有任何关系。罗氏“世界第一家族”也是著名谣言,原本出自美国地摊文学,后来被《货币战争》引入中国后成了取之不竭的谣言泉源。

谣言3:马克龙30岁时,太太家族终于同意两人在一起。家族大家长老爷子与之深谈后,认为他是个可造之材,决心集家族资源培养这位女婿。先让他去罗斯柴尔德银行干起。

辟谣:马克龙30岁时,他太太的父亲已经死了13年,母亲死了9年。所以谣言中只好用“家族大家长”搪塞。但又无论如何也说不出这个人的名字。因为无论人还是事,本来就都不存在。

文中这类谣言,列上20条不成问题,比如他太太被调到巴黎著名私立学校,店里卖的亚眠马卡龙色素超标等等,逐一辛苦查证辟谣毫无必要。这件事完全可以用简单的逻辑分析直接否定:

1.如此显赫的家族,能控制法国的世界知名企业,以前怎么从没听说过?家族公主的职业为什么是个中学老师?

2.如果说家族提携女婿使之最终成为法国总统,那马克龙妻子的前夫在哪家公司工作?有什么巨大成就?工资多少?与前妻的显赫家世匹配否?

3.真有这样的猛料,法国媒体挖了一年没挖到,让一个坐在电脑前的中国写手搞出来了?

……

其实,谣言作者在文章开头就有免责声明:

把法国叫做“珐国”,所以文中的事情并不发生在地球,而是在外星球上的另一个国家。这并非特例。该作者的其它文章里,美国也不叫美国,叫“美第”,朝鲜不叫朝鲜,是“朝藓”。写之前先免责,真实性可想而知。

作者对这些,当然是一清二楚的。关键在于阅读和传播这些文章的读者,你怎么看待自己?是真准备靠外星新闻来了解世界么?

为什么要造这些谣?

谣言并不单纯是谣言,它的背后是价值观,热情传播者也通常是认同这些价值观的人们。

什么样的价值观?作者说得很清楚了。

资本家控制世界:“罗斯柴尔德家族是地球上最为神秘的古老家族。一个隐藏在世界里的控制者,是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在二十世纪,曾有一句话形容当时的美国‘民主党是摩根家族的,共和党是洛克菲勒家族的’,最厉害的是后面这句‘洛克菲勒和摩根都属于罗斯柴尔德’。”

资本家控制选举:“这个帅小伙儿的胜选也不是法国制度优秀的结果,而是法国制度整体腐败的结果。他的胜利更不是完美逆袭的剧本,而是裙带关系的赤裸样板。”

婚姻只不过是利益交换,巨大的成功建立在纯粹的权力和财富追求之上:“为了这一刻小马哥已经等了10年了。……辛辣成熟老道的观点让老爷子认为小马是个可造之材,决心集家族资源培养这位女婿。……2007年,30岁的小马哥终于迎娶了比自己大25岁的布丽丽。注意,在此之前此人没啥建树,不过从结婚当天开始,就开挂啦!”

这套说法作者在去年年底的美国总统大选中也重复过:“美国总统谁来当选和所谓的选票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早就内定好了,相信选举是靠数选票的人,不过是傻白甜。他在投票进行时,就提前祝贺希拉里当选。如果不是因为后来特朗普意外当选,相信这也会是一篇阅读百万加的热帖(尽管谁当选都不影响这篇文章是胡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是这么被灌输的,他不过是迎合了这套教育而已。

谣言的土味

法国人怎么看待这套谣言?看一下法国媒体的报道,比如:

又比如:

法国媒体均未认真对待这些谣言,只是略微讥讽。《世界报》的点评比较典型:

翻译:周XX,年轻的极端民族主义者和民粹主义者,用长达8页纸的微信,以自己独特的风格解析了新法国总统。

谣言不奇怪,网上到处都是谣言,可为什么法国人觉得“风格独特”呢?

首先从最不可能的角度入手。对发达国家来说,总统候选人的亲属是媒体的关注重点,非常透明,公众知道他们的姓名、相貌、亲缘关系、从事职业、大致财富情况。把一个来历清清楚楚的小商铺,说成富可敌国,不可思议。

其次是对财富与权力的极端迷信,仿佛一个人有了财产,就从此“开了挂”,任何职位,哪怕是需要公众选举的职位,也唾手可得。因为选举都是内定好的、资本控制的嘛。

再次是对联姻和权力的丰富和紧密的联想。政治人物的婚姻,背后都是权钱交易的肮脏产物。身许家(quan)国(gui)心许你。

国外同类的民粹谣言站,比如臭名昭著的匿名论坛4chan,也曾想过在婚姻方面攻击马克龙。对方的思考方向是传马克龙和布丽吉特前夫的三女儿Tiphaine Auzière的绯闻,因为她比较漂亮,这样公众说不定会信。从来没想过什么族长老爷子拍拍肩膀说娶了我女儿你就飞黄腾达了之类的。后者的口味实在是太“中国”了。

不同的群体喜爱传播的谣言风格大有不同。因为人们对世界的理解,源自身边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验。

马克龙娶个比他大25岁的老婆,在任何国家都是罕见的(川普娶个小他25岁的老婆倒更容易被理解)。对此,欧美的读者更容易接受感情阴谋论(比如马克龙和对方年纪相仿的女儿偷情),而中国更容易接受权钱阴谋论,尤其具备中国特色的是“族权”和“父权”(例如文中那位“家族老爷子”决定将女方许配给他)。

在人教小学四年级教材中,有一篇课文《尊严》,大意为:流浪到美国南加州的年轻难民执意用劳动换来食物,镇长杰克逊大叔很是赞赏,把女儿许配给他,预言他将会成功,因为他有尊严。这个难民便是石油大王哈默。

文章本身自然是谣言,哈默出身巨富之家,大学毕业不久就能支配200万美元财富,娶过三个老婆,都不是什么加州镇长之女。只不过因为热情资助过苏联,从而打入了中国的语文课本。但“土味”之处在于预言他会成功的大叔将女儿“许配”。在中国,无论是课文里、微信的谣言里、还是现实生活中,女儿常常是被作为长辈的财产和对男方的投资品看待的。没有人相信或者在乎她们的意愿,这是土味最浓重之处。

在四十年前。有个著名的故事,一位陕北老农问知青,高层的奢靡生活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在床头放俩糖罐,一个白糖罐,一个红糖罐,晚上睡觉之前还要吃一个白面馍,想蘸白糖就蘸白糖,想吃红糖就蘸红糖。

长期处于物资极度匮乏状态的老农,想象不出“奢靡”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如今,在中国,很多人变得富足,这些想象也就只能博人一笑。但经济上是富足了,其它方面,无数人还拿着白馍馍蘸糖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