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识别地摊文学——简评《马航MH370调查终结篇》

怎样识别地摊文学——简评《马航MH370调查终结篇》

2022年5月12日 0 By 破破的桥

作者:破破的桥

朋友圈热传的《马航MH370调查(终结篇)》,是典型的中篇地摊小说。信任地摊文学,意味着你分不清故事、幻想与现实。本博仅作点评,并总结地摊的特征。

一、文中知识上的问题

【航空类】

1.马航370最后一次报告自己位置是在吉隆坡与胡志明空管区交接处,也是雷达盲区。

辟谣:不是盲区。

2.(如果飞机遭到损坏)波音飞机的计算机安控系统,将飞机下降的角度设定为30度,飞机可以在空中继续漂浮滑动飞行。

辟谣:没有什么设30度下降角漂浮的安控系统。

3.只要飞机在飞行中,每五分钟就会向人造卫星发出脉冲信号,报告飞机的位置。

辟谣:这个系统是ACARS,很遗憾它报告的不是位置,而是发动机状态等信息。这也就是为什么无法准确地定位飞机的失事地点。

但假如正好有两颗卫星接收这个信号,可以通过接收到同一信号的时间差,与两颗卫星当时的准确位置,估算飞机可能出现的地区。如果你的中学几何知识掌握得没有问题的话,就会知道两颗卫星推定的位置分布会是一条线。下图就是专家们最终议定出来的那条线,也是事后主要的搜索区域。黑匣子的信号也是在那里发现的(但没有找见本体)。

至于GPS定位等,是单向的,飞机可以通过相关卫星发送的信号计算出自己的准确位置,但反过来并不成立。

4.飞行员会把飞机的无线电通讯频率调拨到7600兆,表示机械故障。7500兆频率表示劫持警报。

辟谣:根本没这频率,7500和7600是编码。

5.波音公司有“波音不可篡改自动飞行系统”(英文简称BUAP系统-Boeing Un-manoeuverable Auto Pilot)。飞机航班预先制定了的飞行计划及目的地,没有人在飞机上可以篡改。

辟谣:从来就没有什么BUAP系统。

6.飞行员的确可以进行手动飞行,但是,手动飞行系统对飞机的控制非常有限, 而且都是必须是在计算机程序的规定、及许可的范围内,才可以操作。

辟谣:没有这种事。

7. 在全世界一百多个国际机场内,还安装了可以遥控降落波音飞机的安全降落系统。

辟谣:没有这种遥控系统。

8.在2014年2月23日,也就是飞机出事的不到2个星期前,刚刚进行过整个飞机的大维修!还有,坠毁在大西洋的法航447、坠毁在俄罗斯的波兰总统专机、台湾的复兴航空两架民航飞机等,都是在前一天或者一两个礼拜前,进行过大维修工程。

辟谣:作者混淆了保养(maintenance)和“大维修”。每次飞行前都会进行保养,大的例行检查则分为多个等级,最低等级的检查按MH370的飞行频率大概是一个多月一次,飞行之前两周检修过是很正常的。“其它出事飞机都在前一天或者一两个礼拜前维修过”是造谣。以波兰总统专机为例,维修是失事前7个月。而且这些飞机的事故原因并不像MH370那么“神秘”。

【军事类】

1.作者介绍,图中密布停机坪的,是绝密的、最为先进的SR-17“黑鸟 Black Bird”高空侦察机。其实这两幅图中是常见的B1轰炸机,生产了40多年的老古董了。

至于SR-71,那不是“最先进”的,而是生产了50多年的更老的古董了。

2.作者引用称:在马航370航班飞机“被劫持”后的6天后,2014年3月14日,《欧盟时报》(EU Times)刊登了一篇文章……克里姆林宫今天流传一份由格鲁乌(GRU)总参谋部军情处的新报告,(俄罗斯)防空(VKO)专家至今“困惑”为什么幺美国海军“掳获并转飞”一架马来西亚民航飞机航班,从其原定路线到美国海军位于印度洋上迪亚哥嘎西亚岛的巨大高度机密的军事基地。

这个消息并不来自欧盟时报,而是来自whatdoesitmean.com,也就是著名谣言作者Sorcha Faal的网站,里头所有文章都是谣言。他主要关注方向是外星人和虫洞,之前中文网络上“亚丁湾星门”的谣言就是他制造的。详细了解可参考[1]。

【科技类】

这里谣言就不再多引了,因为几乎每段都是。简单说,作者认为,美国人劫持这架马航370飞机,是为了4名飞思卡尔公司中国分部的工程师,王培东、陈志军、程志宏、李英,因为他们持有的KL-02微型芯片专利权的80%,这款芯片可以让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设计和制造领域攀升到新的高度。公司想独吞专利。

简短辟谣:

1.研究人员被公司全职雇佣,在这段时间发明的专利,属于公司财产。研究者只是发明人,公司才是专利权持有者,不存在公司要杀掉发明人以后才能获得专利权利的说法。而飞思卡尔是美国公司。

2.专利所用技术是公开的,如果是为了获取技术,并不需要绑架专利发明人。更不需要杀人或者劫持一架飞机。

3.KL-02就是一个简单的Cortex-M0微控芯片,市面上卖大约70美分一片,不是什么“震惊世界”的发明。事实上,专业读者一点都不“震惊”,而非专业的读者根本就不属于“世界”,这东东是啥?根本不知道嘛。

4.飞机乘客名单上没有这四个人。这四个人的确是该专利的发明人,现在还活得好好的。

5.这个阴谋论是从老谣言改编的,以前的说法是“罗斯柴尔德的公司”和“KL-03”。

其余海量谣言就不再浪费篇幅了。

二、文中逻辑上的问题

【自相矛盾】

“(波音不可篡改飞行系统BUAP)是个绝密的飞行系统……连绝大部分的飞行员都无权知晓。”

飞行员都不知道的绝密飞行系统,很绝密吧?可这篇文章后面的内容显示,不但“圈内人”都知道,连飞机场塔台的操作人员也知道。

“这个是‘圈内人’的公开秘密,那就是……飞机场内指挥塔台的飞行安控系统,可以轻松地通过人造卫星输入新的程序 ,链接波音飞行安全起降系统,把飞机遥控地操作安全降落机场。”

当然,更有意思的是,连作者这个发信频段和编码都分不清,航空知识基本为零的人,对“飞行员也不知道的绝密系统”却了解得一清二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地摊文学和阴谋论,其卖点就是“说点你不知道的”。为此它必须宣示作者(尽管毫无专业知识)所知广博,甚至要让读者觉得作者为了透露这些秘密而遭遇人身危险。但这里就有两个矛盾:

1.信息来源。作者拥有无数高级的信息来源,以至于能掌握各种绝密(比如文中至少有几十条这样的消息),但他却没有这样的身份,就是个普通人,简历看起来无比的牛逼,但专业人士是不屑的。

2.信息披露。阴谋论作家书中或电影里经常塑造出疯狂的政府要员或大财团,他们为掩盖(阴谋论作者们研究披露的)秘密,神通广大,杀掉了几十甚至几百个知情人。但问题是,这些秘密,阴谋论作家自己每天都在那里宣扬,却活得好好的,到处巡回演讲卖书卖电影,一点也没有躲避追杀的样子,数钱数到手软。

这是一个明眼人都能看穿的,阴谋论作者们永远无力解释的根本矛盾。其实质是收更多智商税,所需要的言论扩散力度,与阴谋论所需要的保密氛围之间的矛盾。

【整理逻辑】

有人会说,这虽然是个不靠谱的阴谋论,但可能是个不错的小说故事,拍电影说不定有票房呢。

这种说法不正确,小说电影虽然是虚构,但也需要逻辑。

1.经济逻辑。你为了赚1万块钱,花了1千块钱和一些劳动,这很正常。花10万块钱和一大堆力气,这就不对了。

在这里,劫持了飞机,杀了N个人,动用了军事基地和无数士兵,少说花了几十个亿美元吧,最后是为了绑架四个发明人获得一个专利的80%的利益……这就是典型的编造不用心。拍成电影会被无数人吐槽的。

2.科技逻辑。现代社会,并不存在什么突然冒出的、引发无数人杀人争抢的神级科技。这种事情只出现在小说和电影里。

现代所有科技,都是基于以往技术上的小型改进,任何单项技术,都可以用人和时间堆出来,就是个投入资金的问题。除非是整个被国际社会禁止研究的技术或产业链(比如核弹)。

【结构混乱】

如果细读文章你会发现很多混乱之处:

1.用词混乱

以高度单位为例,文中前面是英呎,过会儿变成英尺,然后又变成米。

“飞行到了4万6千英呎” 

“飞机坠落低于两千英尺” 

“飞行在低于2000(二千)多米” 

2.叙述混乱

一会儿假护照,一会儿IBM专家,一会儿卡拉财团,一会儿俄罗斯情报局,一会儿黑色自拍照……

如果让你看完文章,让你回忆它到底讲了哪些故事,你是无法完整叙述出来的。因为非常混乱,你阅读的过程就是让一堆文字在你大脑里跑马的过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这篇文章本身是拼凑起来的,它是一堆乱七八糟,各种阴谋论的集合。其中大部分故事一些专门的英文谣言网站上都整理好了。[2] 你会发现作者很多照片,就是从上面直接下载的。

作者估计是从网上把这些故事搜罗了起来,并且很努力地想将它们捏成一个,可能改了好几个月,但是由于这些故事的作者不同,叙事逻辑不同,角度也不一样。导致文章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一个掺杂各种数字单位、行文风格、叙事逻辑、完全无关的各种人物的大杂烩。

三、作者本人的问题

作者署名刘铁侠(Dennis Liu),

1.声称自己曾是摩根斯坦利副总裁。笔者与该公司的朋友联系,无人知晓这个名字。

如果副总裁指的是VP,那么大摩的VP多如牛毛,入职不久就能拿到。

2.声称自己连续三年1998,1999,2000 年荣获摩根斯坦利杰出成就奖[3]。该公司的职员同样没有听说过这个奖。就此可知不会知名。

3.声称自己有巨作《魔鬼的奸计——911真相调查报告》一书,2006年在香港轰动出版。没有查到香港有任何出版社出过这本书,如果“轰动”,应该有媒体提到,但没有查到任何当地新闻媒体上提及这本书。

4.声称自己是《纽约时报》封面风云人物。《纽约时报》是报纸,没有封面,也没有封面风云人物。[4] 总之,相信绝大多数读者此前从来就没有听说过这号“风云人物”。

5.声称自己是全美投资冠军,荣获1989年全美金融投资比赛第一名。不知道这种比赛的举办人或单位,也没听说过哪个金融从业者有这种头衔。

6.作者在文中以及其它作品里多次提到重要作品发表在“红德智库”。

“911……飞机离奇失踪和被‘劫持’的……真相,请参照本人发表在红德智库的……”

查了一下红德智库的情况,不是一个正规的、有智力门槛的研究机构。

用阴谋论筛选读者,然后展示自己的政经背景,现在已经成为收取智商税的典型手段。毕竟将自己打扮成金融类的红人,接下来是有偿荐股也好,还是有偿售卖投资经验也好,才是目前内容行业里收割韭菜最快的方式。

四、地摊文学的特征

地摊文学和阴谋论有很多重合之处,但也是有区别的。阴谋论者,往往会不停地围绕自己的观念,挖掘各种“证据”,虽然其证据和逻辑都是不靠谱的,其证据往往是谣言,其逻辑通常是猜测。

而地摊文学,则根本不在意论述或者证据,更不用说逻辑了。

地摊文学的证据是各种堆叠。作者收集每一个从网上或者道听途说得到的材料,在这些脏材料中掺杂各种已有的介绍,比如写到一个地点,就说一堆当地历史。写到一个人物,就摆一堆人物履历。写到一家公司,就扯一些公司介绍。写到一件事,会先引用一些正规媒体的报道。所以整篇文章会显得非常冗长。

一是显得自己很“博学”,二是为了“冲淡”其塞进去的各种脏材料,三是“信息碾压”,让读者疲于接受各种被污染的信息,当这些信息的数量超过某个上限之后,读者就不再有精力查证了。

在塑造出了“博学”、“旁证博引”的形象后,用各种专业名词和英文词汇对这些材料进行包装。有网络,有搜索引擎时,这种包装非常容易。不懂信号频段和编码的人,可以变成航空专家。不认识B1轰炸机的人,可以变成军事专家。不知道KL-02是什么的人,可以变成芯片专家。

相比真正的专家,这类完全无知仅靠瞎吹的作者,和那些同样什么都不懂的读者,其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比较接近,反而更容易说服对方。

地摊文学的论证方式则是“细节描述”,它不在乎逻辑,而是以讲故事的方法吸引人。

“马航370航班飞机在飞越了云顶高原,在马来半岛的群山里,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采用了只有战斗机飞行员在空中格斗时才会采用的‘山峰躲蔽’(Terrain Masking)飞行战术,以熟澜完美的超低空S型、甚至是Z型飞行技巧,有效地、精准地避开了马来西亚军方雷达的追踪。”

作者写得很像好莱坞大片对吧?这种事情可能吗?波音客机能做到吗???作者是不解释的,他的目标读者也是不问的。吸引人就行了。

这方面迄今为止最经典的网络地摊作品,依然是讲黑市拳赛的那篇《世界黑市拳击格斗,最凶悍的10人,4个是中国人》。大家有空可以阅读学习。

[1] https://www.guokr.com/article/3446/

[2] http://www.cabaltimes.com/2014/03/12/ma370-redirected-to-diego-garcia/

[3] http://www.jifanzc.com/Share-List-13

[4] http://www.jifanzc.com/west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