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抢夺中国端午节申报世界遗产”系列谣言始末

“韩国抢夺中国端午节申报世界遗产”系列谣言始末

2022年7月12日 0 By 破破的桥

作者:破破的桥  

本文最早发表于2017-06-01

200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韩国申报数年的“江陵端午祭”,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按常理,它应该是条静静呆在都市报副版角落里的小新闻。但《东方日报》记者尝试了不同的写法,这篇题为《端午节是韩国遗产?》的新闻在中国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篇文章放到今天,就是典型的百万加。写作手法与如今流行的爆款网帖并无任何不同。经过多年辟谣,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江陵端午祭和端午节不是一回事,尽管同样沿袭于古中国的巫祝仪式,但韩国人祭奠的是大关岭山神,地点局限在岭东江陵一带,活动是祭祀和假面舞蹈等。与赛龙舟、吃粽子、屈原等等毫无关系。纯粹是名字里带了个“端午”中了枪。

图片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江陵端午祭”的介绍:https://ich.unesco.org/en/lists?RL=00114

从文章内容看,记者无疑知道这一点。但记者同样知道,这么写,就没人读了。需要采用一些舆论手法。

为了引发冲突,记者编造了一个“中国和韩国争夺端午节成为本国文化遗产”的谣言

文中写道:“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是通过舞蹈、唱歌、民间艺术展览以及一个具有韩风特色的‘萨满祭祀’而组成,怎似得中国为纪念屈原而扒龙舟、吃粽子这样有历史价值,而外国不少人都认同这个传统的中国节日,每年,很多国家都派出健儿来香港、澳门、内地参加龙舟竞渡。”

尽管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这两个节日不是一回事,却暗示读者,评审专家是因为中国的端午节在“历史价值”、“国际认同”上不及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才把“端午节”判给了韩国。进而指责专家“连幼儿园小孩都不如”。

当然,所谓中国将端午节申遗,与韩国竞争,专家最终将其判给韩国,这一整套故事都是编造的。寻找“中国将端午节申遗却败给韩国”的人物、时间、申请书、专家判断理由等细节,就会发现新闻中全部缺失。

以如今爆款文的标准看,这篇文章略有些用力过猛,比如“18个专家连幼儿园都不如”这种匪夷所思的判断,在十几年后的今天,很容易引起高水平读者的警惕,并导致火线辟谣,影响传播力。

但当时的网络舆论平台并没有这种条件,这篇文章迅速点燃了民族主义情绪,在各地论坛爆发式传播。“韩国人认为屈原是他们的”、“棒子抢中国财产了”、“江陵明明是在中国湖北”、“中国的民俗专家这也能输,统统是收了韩国人钱的汉奸”等评论,充斥网络。

正式的辟谣三天后才刊载在人民网,原文来自广州日报,标题是《韩国端午祭成功申遗 我国端午节仍然有机会》。不过文章本身写得很温和,虽然辟了谣,但针对性不强,主旨还是想趁“民心可用”,呼唤国民保护传统文化。文中澄清误解的段落并不多,写得还算精到,只是难以传播:

“‘江陵端午祭其实与我们的端午节不是一回事。’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北大教授高丙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韩国的端午祭实际上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这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惟一的相同点是时间框架,都是在中国的端午节期间举行。’”

这件事有深远影响,中国网民在2005年以前,并没有成规模的反韩行为或焦点议题。尽管民间有不满情绪在酝酿。此前,韩国在2002年世界杯中淘汰了受中国观众喜爱的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队,进入四强。特别是在战胜后两队的过程中,出现了多个争议球与争议判罚。在韩国与意大利的比赛中,意大利队前锋,著名球星托蒂,在一个争议性判罚中被裁判罚离场,令该队在大部分时间少打一人,裁判更是将意大利队一个进球判罚无效,在加时赛韩国队又依靠一个争议进球淘汰了夺冠热门意大利队;而西班牙队在与韩国队比赛时,有两个进球被判无效,最终韩国队点球大战胜出,晋级四强。

这些行为令中国球迷深感不满,“韩国人买通裁判”的呼声此起彼伏。“端午节申遗”事件煽起的愤怒情绪与之成功合流,韩国开始和日本并驾齐驱,一跃成为中国人最厌恶的国家之一。

普通人的愤怒情绪,对于内容制作者(以前叫记者,现在叫自媒体)来说,无疑是流量和金钱的保障。广州《新快报》的两名记者敏锐地把握到了这个议题,他们在三年左右的时间里,炮制了多篇雷同文章

2006年10月《韩国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遗”》

2007年11月《韩国最新历史研究成果:释迦牟尼是韩国人》

2007年12月《韩国将在2008年前完成“风水申遗”工作》

2008年7月《韩国大学教授研究孙氏族谱 称孙中山有韩血统》

……

这些文章的格式高度雷同。

例文1:《韩国最新历史研究成果:释迦牟尼是韩国人》2007年11月

根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韩国成均馆大学历史学系经过对印度和尼泊尔古代史料的仔细发掘研究,包括对中国和阿富汗等国古籍的研究,已经发现佛教创始人、一直被认为是印度人的释迦牟尼,实际上具备韩国血统。

成均馆大学历史学系的发言人表示,大约在公元前700年左右,生活在朝鲜最南端、今天的济州岛附近的古朝鲜人,已经组织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其中一部分进入今天的日本,成为日本文化的祖先之一;另一部分则进入东南亚地区。经过对东南亚的田野考古发掘,已经可以确认古朝鲜人于公元前650年左右到达马六甲海峡。

例文2:《韩教授称孙中山有韩国血统 引发网友气愤》2008年7月

韩国成均馆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朴芬庆经过对孙氏家族族谱仔细发掘研究,包括对中国姓氏文化古籍的研究,已经发现中国伟大革命先驱——中国人孙中山,实际上身上流的是韩国的血。

韩国《朝鲜日报》报道,韩国成均馆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朴芬庆表示,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生活在朝鲜最南端、今天的济州岛附近的古朝鲜人,曾组成军队为周朝作战。其中一部分由于战功显赫,被周文王封于孙(今河南省宜阳县境)。其首领称为孙伯,即孙国首领之意。《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载:“孙氏,周文王所封,世为周卿,士食采于孙,子孙因以为氏。”《翠亨孙氏家谱》二修一卷载:“吾姓系出周孙伯之后,世为周卿,因国为氏。”由此证明,孙氏起源于韩国。

制造这些文章,成本之低,引流效果之好,深刻反映了中国舆论,特别是中国网民的总体水平。每篇都是爆款,直到有人指出,声称孙中山是韩国人的文章里,证人叫“历史学系教授朴芬庆”,“朴芬庆”乃是“嫖愤青”的同音。当时的意见领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智力水平和记者们深深的恶意,相关辟谣迅速传播,这类文章的引爆速度才开始变缓。

然而,经过长期条件反射般的训练之后,仅靠三个记者奋笔疾书,写出来的玄幻新闻,已经将这个凭空编造的“韩国人抢夺中国文化遗产”的概念实体化,并且依然不断有人对它添砖加瓦。在此后的十年内,它实实在在地成为了中国人对于韩国的第一印象。